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要求,根據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和市國資委指導意見,近年來,市創發集團以戰略為導向,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呈現出多點發力、梯次推進的良好態勢,“三能”機制建設邁出新步伐,也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礎。
以戰略為導向,建立清晰的產業規劃
市創發集團自組建以來,堅持頂層設計先行,搭建了“機構精簡、責權明晰、流程簡潔、協同高效”的運營管理體系。目前,集團產業板塊清晰,投資續建項目17個,總投資79.7億元;計劃新開工項目11個,總投資40.2億元。廢鋼項目今年以來營業收入已突破10億元,長青、高豐兩個加油站客流如織;交通建設、國資運營、文旅產業、片區開發、金融投資等穩中求進,集團主要經營業績指標均按進度達標。
依法規范用工機制,員工“能進能出”
按市場化運營模式,集團設辦公室、黨建工作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金融部等8個部室,原總部86名管理人員精減為29人,清退6人,51人充實到各子公司,嚴格按照市國資委核定定員,做優做強子公司。投融資、工程建設、企業經營等各方面人才人崗匹配度高,人員設置高效精干,各業務條線的核心團隊已基本建立。
集團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人力資源配置管理辦法,規范了員工從進入到退出的規范性程序。嚴格按人社部門規范制訂勞動合同,雙方權利義務清晰,勞動合同簽訂率100%。2021年員工流動比率2.5%,員工合理流動,結構良好。建立了薪酬與績效管理辦法,明確了員工發展序列與通道。按照管理、專業技術、綜合業務三個序列,分別為員工搭建了從初級專員到首席師等崗位晉升通道。實現全員公開招聘,招聘方案按程序向市國資委報備。招聘流程公平公正公開,無投訴、無異議。建立了員工培訓管理制度與計劃,今年共實施內控管理、融資管理、安全管理等培訓7場,參培人數200余人次。子公司共實施培訓60余場,參培人數1500余人次,員工參培率100%。
推行契約化管理,管理崗位“能上能下”
集團建立剛性制度,明確了可衡量、可比較的“能上能下”標準,明確期限、亮明指標。健全以綜合考評為基礎的管理人員選拔任用機制。集團公司結合實際,制訂了公司經理層契約化與任期制管理辦法,已經黨委會前置討論,總辦會研究。辦法通過“兩狀一書”(崗位聘任協議書、任期經營責任狀、年度經營責任狀)的簽訂,明確了經理層成員的薪酬結構、考評方式、退出機制等。同時通過組織績效考核辦法,全面建立企業管理人員以目標為導向、以任期為限、以契約為基礎的管理機制。建立戰略管理后備人才梯隊。根據集團公司產業戰略,將有發展潛質的員工納入戰略人力資源開發體系,落實各級管理人員人才培養的職責,建立了后備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基層推薦、選拔等程序,選定10名投融資、工程等后備人才入庫,實施動態培養,通過參與項目、導師帶徒、定向培訓、定期考評,實現“能者上、庸者下”。
突出績效導向,員工收入“能增能減”
加強人工成本與效益掛鉤聯動,探索完善內部薪酬總量決定機制,效益導向和價值導向得到體現。完善工資總額管理。全面實行了工資總額分類預算管理,嚴格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工資總額預算按三重一大制度履行內部程序,報市國資委備案。建立了薪酬差異化分配制度,基薪與崗位、任職經歷等掛鉤,績效、任期激勵與經營業績等掛鉤;績效工資比重占總收入的50%。嚴格全員績效考核。集團按照績效導向原則,加大全員績效考核力度。對集團高管和子企業經營班子,將市國資委業考結果與其40%的績效工資掛鉤,引導經營團隊為企業業績提升作出更大貢獻;對普通員工,強化績效工資與績效考核結果的關聯度。
通過全面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創發集團初步實現了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人員結構改善、薪酬分配更加合理、企業經濟效益與員工收入聯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