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源市雙門石礦業有限公司年采錳礦6萬噸改擴建項目變更環境影響評價信息
第一次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2018]4號令)的相關規定,環評單位在承擔了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后7日內,應向公眾公告擬建項目的相關信息,以進一步廣泛征求公眾、專家、單位組織對該項目建設的意見與建議,并將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到項目建設中去,F將該項目的相關信息公告如下:
一、建設項目基本概況
漣源市雙門石礦業有限公司位于漣源市伏口鎮原峽口村(現已與中馬村、龍頭村合并為梅源村)境內,成立于2003年4月。2009年,漣源市人民政府以漣政[2009]57號文、婁底市人民政府以婁政[2009]34號文請求雙門石礦業以擴界形式整合棠甘山錳礦北部采礦權,湖南省國土資源廳以湘國土資函[2009]370號文同意將原甘棠山分礦漣源段(即北段)資源有償出讓給漣源市雙門石礦業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以湘采劃發[2011]0062號文初步同意擴界后的礦區范圍約1.1225平方公里,由17個拐點圈定,開采深度由750米至250米標高,擴界后的雙門石礦業仍沿用原名。
根據2011年編制的開發利用方案和初步設計說明書,擴界后礦山設計生產能力為6萬t/a,開采為地下開采,考慮礦區范圍+500m以上的資源已基本開采完畢,向下開采+250m資源的難度較大,且安全隱患較大,故礦山設計采用平硐+盲斜井開拓,利用現主平硐作副井,礦區西側楠木洞新掘主平硐,同時在新平硐口利用掘進廢石填平,填平后用于新工業廣場的建設。
2012年,雙門石礦業委托婁底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編制《漣源市雙門石礦業有限公司年采錳礦6萬t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2016年10月28日,婁底市環境保護局(現已改為婁底市生態環境局)以婁環審[2016]75號對項目進行了批復。后因工農矛盾等原因,雙門石礦業于2018年決定終止新平硐和新工業廣場的建設,委托湖南同德礦山科研勘查設計有限公司編制《漣源市雙門石礦業有限公司450中段以下開拓延深采礦工程初步設計》,設計中明確利用現主平硐作為主井,新建主盲斜井,啟用已廢棄的風井擔負礦山回風任務和安全出口,開拓方式仍為平硐+盲斜井,設計生產規模仍為6萬t/a。
截止2019年9月,根據現場調查結果,雙門石礦業已終止新平硐和新工業廣場的建設,對現主平硐所在的工業廣場進行改建,對原有污水處理設施進行了擴建,處理工藝由中和+沉淀工藝改為石灰中和+絮凝沉淀處理工藝,處理后的污泥經壓濾后用于井下采空區回填。
綜上所述,雙門石礦業采區范圍、采區深度、開采方式和開拓方式以及生產規模相比原環評報告書和環評批復未發生變化,但主井、工業廣場等已發生了較大變更。此外,原環評報告中根據類比新化縣金雞山錳業貿易有限公司3萬t/a采礦工程項目環評報告,認定污水處理污泥屬于危險廢物,要求建設危險廢物暫存間并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經調查,金雞山錳礦開采的是二氧化錳原礦,而雙門石礦業開采的是碳酸錳原礦,類比可行性不充分,因此雙門石礦業委托湖南湘中博一環境監測有限公司對污水處理站污泥進行了浸出試驗(包含酸浸試驗和水浸試驗),本次變更報告擬根據監測結果重新核定污泥的性質,并按照現行的固廢管理要求變更污泥的暫存和處置方式。具體如下:
① 不再建設新平硐和新工業廣場,利用現主平硐作為主井,新建主盲斜井,啟用已廢棄的風井擔負礦山回風任務和安全出口;
② 根據浸出試驗結果,重合核定污泥的性質,并按照現行的固廢管理要求對污泥的暫存和處置方式進行變更。
根據《關于印發環評管理中部分行業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的通知》(環辦[2015]52號),“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生產工藝和環境保護措施五個因素中的一項或一項以上發生重大變動,且可能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特別是不利環境影響加重)的,界定為重大變動”,本項目工業廣場、主井和風井位置相比原環評報告書發生變動,同時污水處理站污泥的性質擬從危險廢物變動為一般固廢,屬于重大變動。
二、建設單位名稱和聯系方式
(1)建設單位名稱:漣源市雙門石礦業有限公司
(2)聯系方式:陳總 15073887666
三、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單位
湖南鑫創咨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四、公眾意見表網絡平臺
婁底市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官網(http://www.54xieeai.com/):首頁-通知公告
五、提交公眾意見表的方式和途徑
(1)郵寄地址:漣源市雙門石礦業有限公司
(2)聯系電話:陳總 15073887666
漣源市雙門石礦業有限公司
2019年8月8日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意見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項目名稱 |
漣源市雙門石礦業有限公司年采錳礦6萬噸改擴建項目變更 |
|
一、本頁為公眾意見 |
||
與本項目環境影響和環境保護措施有關的建議和意見(注: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規定,涉及征地拆遷、財產、就業等與項目環評無關的意見或者訴求不屬于項目環評公參內容) |
(填寫該項內容時請勿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內容,若本頁不夠可另附頁) |
|
二、本頁為公眾信息 |
||
(一)公眾為公民的請填寫以下信息 |
||
姓名 |
|
|
身份證號 |
|
|
有效聯系方式 (電話號碼或郵箱) |
|
|
經常居住地址 |
省 市 縣(區、市) 鄉(鎮、街道) 村(居委會) 村民組(小區) |
|
是否同意公開個人信息 (填同意或不同意) |
(若不填則默認為不同意公開) |
|
(二)公眾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請填寫以下信息 |
||
單位名稱 |
|
|
工商注冊號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
|
|
有效聯系方式 (電話號碼或郵箱) |
|
|
地址 |
省 市 縣(區、市) 鄉(鎮、街道) 路 號 |
|
注:法人或其他組織信息原則上可以公開,若涉及不能公開的信息請在此欄中注明法律依據和不能公開的具體信息。 |
||